落实“五项管理”,推进“双减”落地,打造多彩课后服务——彭泽一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
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,切实提升育人质量,彭泽一中以“五项管理”为抓手,深化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创新打造多元化课后服务体系,构建了“基础+特色”的成长生态,助力每一位学子在减负增效中全面发展、绽放光彩。
(一)精细化管理,护航健康成长
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“五项管理”要求,以科学化、人性化管理为学生成长护航。
1、合理布置作业,发展孩子个性
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,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。学校始终坚持向课堂要质量,不断提高课堂效率,减轻学生课业负担。各学科综合协调,鼓励教师分层作业、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,保证学生作业适量适度,切实避免机械、无效训练,严禁布置重复性、惩罚性作业。
2、保证睡眠时间,护航孩子身心健康
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学生大脑发育、骨骼生长、视力保护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,多措并举护航学生睡眠健康:(1)制定严格的住校生作息时间表,保证初中生每日睡眠达到9小时、高中生每日睡眠达到8小时。(2)建立宿舍陪宿制,保证学校宿舍每天有值班领导及教师巡查,监督学生按时起床、就寝,学生熄灯后保持安静,不得讲话,不得使用其他照明工具,不得做妨碍他人休息的事。(3)学校将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、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,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,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,提高教师思想认识,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习惯,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。
3、参加体育运动,强健孩子体魄
为贯彻落实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确保2030年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达到规定要求,促进我校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,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,我校对于学生体质管理有如下措施:(1)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,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。(2)全面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制度,通过体育课、大课间、体育竞赛、班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,保证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。(3)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,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,真实、完整、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。(4)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多样化锻炼,如开展跑步、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等多样化体育锻炼活动。(5)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安全教育,提出安全要求,预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。
4、培养阅读习惯,奠基孩子人格
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“书香校园”,倡导广大师生多读书、读好书、好读书。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方面:针对教师而言,一是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:读经典名著,增文化底蕴;读教学专著,强教学实践;读教育学,悟学生心理;读报纸杂志,知天下大事。强调通过阅读激发教师持久的兴趣,引发教师可持续地思考,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。二是学校为教师购买相关书籍,并要求完成读书笔记。三是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,促使教师在教育、教学等方面不断进步。针对学生而言,一是鼓励各班设立班级图书角,使有阅读兴趣的同学随时随地有书可读,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。二是定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。三是合理安排假期阅读任务,鼓励学生在家看学校推荐的书,写读书体会。
☆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12条负面清单:1.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污蔑、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、英模人物,戏说党史、国史、军史的;2.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,有反华、辱华、丑华内容的;3.泄露国家秘密、危害国家安全的;4.危害国家统一、主权和领土完整的;5.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,宣扬宗教教理、教义和教规的;6.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,煽动民族仇恨、民族歧视,破坏民族团结,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、习惯的;7.宣扬个人主义、新自由主义、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,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;8.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,格调低下、思想不健康,宣扬超自然力、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,存在淫秽、色情、暴力、邪教、赌博、毒品、引诱自杀、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;9.侮辱或者诽谤他人,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;10.存在科学性错误的;11.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,违规使用“教育部推荐”“新课标指定”等字样的;12.其他有违公序良俗、道德标准、法律法规等,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。
5、科学使用手机,助力孩子健康
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使用者自控能力的薄弱,中学生使用手机容易产生“沉迷网络游戏,影响正常休息,传播不良信息,引发攀比心理”等问题,严重冲击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,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,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,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。针对以上,学校特作出以下规定: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,因特殊原因,确需与家长保持联系,由家长提出申请,填写《申请书》,经班主任同意并备案后汇报至学校。凡是学生不经学校同意私自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,学校一经发现一律没收,并对学生进行相应处理。对于没收的手机学校会统一保管,学期末放假通知家长来校领取。
(二)提质减负双线并行,构建高效课堂
学校以“双减”为契机,推动教学深度变革。
1、立足“双减”,减负提质增效
学校严格按照“双减”有关政策规定,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严格控制作业时长,规范考试管理。广大教师积极探究“双减”新思路、新方法,真抓实干,出成效。从课前备课、课上讲课、课后作业等方面,围绕“双减”要求,聚焦课堂要效率,课后作业少而精,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想学、愿学,鼓励学生自觉学习。学校也开展对学习方式、评价方式的积极探究,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,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。
2、立足教研,提高学业质量
学校紧紧围绕学业质量提升这一教育重点,深谋划,细研究,有效开展了针对性的教研活动。一是开展校本教研,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基于学校实际有计划、有重点、有实效地开展好校本教研。学校开展了课标解读、地方史课程开发等校本教研,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业质量的提升。二是开展片区教研,实现县域范围的片区教研。片区教研有力促进了校际间教师交流、学习,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化共同成长和学生学业质量大幅度提升。名师送课下乡,主题研讨,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,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。
3、立足教学常规,打造高效课堂
学校建立了备课、说课、听课、比课、观课、评课、研课管理机制;每学年都开展“人人讲公开课”活动,推出启发式、互动式、探究式、开放式、趣味式教学典型案例和高效课堂案例,以业务考试、优质课比赛、说课比赛等活动促教师教学能力提升。
4、立足教师培训,促进专业发展
学校始终把培养高素质、专业化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作为首要任务,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,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。组织开展了新课程标准培训、骨干教师培训等;针对新入职教师,学校组织“青蓝工程”,进行师徒结对,由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;实行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,深入教师课堂,检查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情况;每学年开展新入职教师“过关课”、骨干教师“示范课”、名优教师“精品课”系列比课评课活动,以课课进步引导教师能教会教,促进了全校教师快速成长。
(三)课后服务百花齐放,赋能个性成长
每天下午4点后,校园变身“梦想启航站”,四大类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:
1、艺术陶冶
(1)合唱团:天籁之音回荡礼堂
(2)钢琴社:指尖流淌优美旋律
(3)舞蹈室:身影翩跹如蝶
2、运动健身
(1)篮球:上演激情对抗
(2)羽毛球:划出优美弧线
(3)足球:驰骋绿茵场
(4)乒乓球:激发智慧火花
(5)武术操:挥出拳风呼啸
3、传统文化
(1)中国书画教室:墨香四溢
(2)针管笔速写:记录校园美景
(3)马克笔装饰画:碰撞创意火花
4、科技探索
机器人编程、3D打印等STEM课程点燃创新火花。
(四)家校协同,共绘育人同心圆
教育是一场爱与信任的双向奔赴,是家校之间的同心同行。彭泽一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,加强家校沟通,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,形成家校教育合力,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家校育人氛围。
1、定期举办家委会、家长会、家访等,加强家校沟通
2、开设“家长教育讲堂、智慧父母课堂,传播科学教育理念
3、组织研学、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构建全方位育人网络
彭泽一中始终秉持“让每个生命向阳生长”的办学理念,通过制度保障、课程创新、服务升级,真正实现“减负不减质,成长更精彩”。在这里,作业不再是负担,而是探索的阶梯;课堂不再是灌输,而是思维的碰撞;课后不再是空白,而是梦想的启航!让我们携手同行,共同见证孩子们在五育融合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!(图文:刘正娥 编辑:张 成 审核:许忠华 丁 丹)
上一条: 彭泽一中2025春季学生资助政策宣传 下一条: 没有了